第04版:名家

忆高中两三件小事

◆语石磬声 俞荣斌

母校致广大校友的那封信,读了多遍,倍感亲切温暖。“无论你事业中天还是平淡无奇,无论你声名远播还是默默无闻,北山依旧绿,婺江水长流,母校永远是我们共同的家。”多好的一个家!金华二中诚如当年,无论是贵胄之后还是农家子弟,只要跨进校门,就一视同仁。六十年过去,母校依然那样博大亲和,那样与众不同。此时此刻,眷恋母校之情油然而生。而当年身在二中求学的往事,点点滴滴,更令我难以忘怀。

赤脚步行去逛城

周末,大多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偶尔也会与几个同学一道进城逛逛。学校虽然离城区有七八里路程,但校门旁就有开往城里的公交车,来往还是方便的。不过,一去一回就得花一角钱的车票,这可是一天的菜金,所以我们常常选择步行。路上来回花两小时,街上逛一两个小时,耽误不了学校饭点。但是步行省了车钱却费了鞋,咋办?大家想了个两全其美的主意:赤脚步行。

我们一行出校门就把鞋脱下,拎在手上开走,然后就近找个水塘或水坑洗洗脚再穿上。返校,反其道而行之。你看,该斯文处得斯文,能节俭时就节俭,这个办法不错吧。不料,第一次这么干,就招来不少行人异样的眼光。说实在的也不怨别人惊奇,拎着鞋光着脚赶路,是有点不伦不类。我们不约而同摘下了胸前的校徽,怕给金二中丢脸。我们边走边想,边走边聊,觉得自己这样干也没什么不对劲的。不就是想为家里省点钱、让亲人少受点累吗?家乡的父老兄弟,光脚挑着担、推着车不也多的是吗?没什么好忐忑不安的,更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戴上校徽又轻松自如地向前走去。

那时的我们就凭着种田人的朴实、二中人的自信,走出校门,走上社会。我从此出发,走向军营,走进北京。在从军的路上虽也有风吹雨打,但从未曾回头、未曾徘徊、未曾停步……

助学金的两次申请

1964年刚考上二中,也是我家最困难之际。家父过世早,仅靠母亲微薄的月薪支撑全家,还要供养哥上大学、我上中学、妹上小学。按入学通知要求,凭村里证明,根据家庭经济困难状况,可向学校申请助学金。开学时,我家东凑西借了一些钱。到校后没想到贫困同学真不少,我犹豫再三还是硬着头皮把申请交上去了,也做了批不下的思想准备。然而很快就得知,学校给了我二等助学金,相当于把学杂费免了。这可把我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了,心里说不出的感激。我没向老师诉苦求情,更没找关系托门子,这事就这么成了,就这么简单明了,就这么顺理成章。

第二学年,我哥大学毕业有了工作有了工资,但家中负债累累,急需还清,经济状况也难一时好转。况且我哥大学毕业这新情况,老师没法及时掌握,再享受一年助学金是没问题的。但我们全家都觉得要向老师主动说清实情,免去助学金。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学校,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班主任何老师接到我申请后,在教室走廊里简单找我聊了聊,确定情况属实后,就说了句:“那就把这点补助给更需要的同学吧。”多简单明了,多顺理成章。我不得不再次感叹那时的师生关系多纯净!

快六十年过去,助学金的事一直没忘。感激老师信任我、帮了我,从中教导我懂得做人要诚实、善良、感恩。这一点对我后来走上团、师领导岗位,担任单位主管时的领导作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二十多年来我对教员和科技人员乃至普通战士的管理,总会比较自觉地多给他们信任,多为他们办实事。有的事他们自己办比登天还难,领导办就是举手之劳,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一部电影观后感引发的辩论

高二时的语文课上得有点开放。语文老师胡尹强,课堂上会时不时组织全班讨论一些作品。同学们发言踊跃,争辩非常热烈,课堂气氛活跃,很受年轻人欢迎。有一次看了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后,我们就用了一周的语文课还搭进不少自修时间,进行了一场至今记忆犹新的大辩论,从中受益匪浅。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讲述一批刚从学校毕业、部队复员的年轻人带动全村乡亲战天斗地建设新农村的故事。故事以修水渠为主线,以年轻人为主体,展开不同价值观、人生观和恋爱观的碰撞,展现了以高占武、孔淑贞为代表的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和他们的道德情操,展现了时代风貌。影片曾深深地打动与感染了我们这些年轻人。但报刊有文章说这是写中间人物的代表作。我们课堂上也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些人物个个鲜活真实、可亲可敬;另一种观点却认为,没有一个是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缺乏时代典型与标杆,可爱不可敬。课堂上两种观点,引经据典,唇枪舌剑,慷慨陈词;课后继续争、接着辩,谁也说服不了谁。后来我也写了一篇《真实才有生命力》的文章竟然被登到餐厅外的黑板上,引来不少关注。

回忆这件事,不是说谁对谁错,而是欣赏金华二中老师的胆识与高明,因为开放的教学来自开放的理念。正因为在中学就有了这一场教学的大辩论,过去五十多年了,我对影片故事情节、人物及主题曲都仍然记忆犹新,对辩论的情景刻骨铭心。更重要的是使我懂得:要善于对事物进行观察与分析,要善于独立思考,不轻信不盲从;当领导要广开言路,听得进不同意见;做学问,要海纳百川,不断丰富学识提升水平。中学也是培养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学生好奇、好学、好胜。老师平常的一堂课、一席话、一件事都会给年轻的学生带来深远甚至一生的影响。

我庆幸自己考进了金华二中,能在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我感激母校,感激老师,也感激同学,给了我积极的引导与影响。如果我没有在金二中上学的昨天,就没有军旅生涯的今天。

2022-09-22 ◆语石磬声 俞荣斌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70974.html 1 3 忆高中两三件小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