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寄生虫,曾和人类非常“亲密”,可谓朝夕相处,须臾不离。
《列子·汤问》有纪昌学射,用一根毛系住一只虱子挂在窗户上,花三年时间练习眼力。三国著名男神曹植,在《贪恶鸟论》里说:“得蚤者莫不糜之齿牙,为害身也”,说抓到虱子不吃掉就是让自己遭罪。东晋则有王猛扪虱谈天下,颇具英雄气概,一直传为美谈。北宋的王安石学问很大,却不修边幅,浑身长满虱子。有次上朝,虱子居然爬到他的胡子上,把宋神宗都看笑了。
乾隆年间,马嘎尔尼率领英国使团来华,发现中国人有“吃虱子”的习惯:“食欲打消了他们的一切顾忌,甚至吃他们自己身上的虱子。”他的结论在《阿Q正传》里进一步得到证实,阿Q与王胡比赛赤膊捉虱子、咬虱子,甚至为争胜负而大打出手。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是作家张爱玲的一句名言。有一次,我在讲课引用这句话时,有学生发问:“什么是虱子?我们怎么从来没见过虱子呢?”是啊!这虱子都哪儿去了?叫我怎么跟你形容呢?这东西过去可是几乎家家都有,人人不免,现在怎么说没就一个也见不着了呢?
原因倒也很简单,过去之所以虱子多,是因为百姓普遍生活水平低,卫生条件差,很多人一年到头不洗澡、不洗头、不换衣服,身上肮脏之极,衣服污秽不堪,最适宜于寄生虫繁殖生长,自然会成为虱子的福地。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卫生意识加强了,勤换衣服,经常洗澡。即便是家里养的宠物也三天两头洗澡,收拾得干干净净,虱子自然也就没了滋生之地,只有望风而逃,到它该去的地方了。
我不由产生联想,腐败分子又叫蛀虫,是吸人血的大号虱子,也有几千年历史,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危害,人们对其深恶痛绝,咱能不能也像消灭虱子一样彻底消灭蛀虫?
虱子虽藏得很隐蔽,有经验者一捉一个准,就像扪虱而谈的王猛、屡有斩获的阿Q王胡;蛀虫虽然藏得很隐蔽,但只要拿出捉虱子的劲头,不怕他不落入法网。
清除虱子关键是营造了一个干净环境,让其无处藏身,无法生存;根除蛀虫也要努力创造一个不能腐、不敢腐的环境,把权力关进笼子,多设高压线,伸手必被捉,捞了就逃不掉。
消灭虱子的重要一步是勤洗澡,保持个人卫生与肌体健康。反腐败也是如此,官员们要常洗民意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常洗政治澡,认真接受组织教育;常洗自励澡,自我革命,“日三省吾身”。
为了消灭虱子,我们曾开展了全民参与的爱国卫生运动,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在反腐败战场上,则要永远吹冲锋号,始终对蛀虫保持高压态势,泰山压顶,雷霆万钧,让其寝食难安,心惊肉跳;让其闻风丧胆,四处逃窜;让其非死即伤,丢盔卸甲。
消灭虱子我们用了很多年时间,清除蛀虫也要有打持久战准备。教育加惩治,监督加严管,治标加治本,多管齐下,坚持不懈,必然会久久为功,大见成效。腐败销声匿迹,换来晴天丽日;蛀虫无影无踪,但见朗朗乾坤。
突然想起一句名诗:“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或许有一天,也会有年轻人发问:什么是蛀虫,长得啥样,都到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