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围炉小饮刚刚制作没有几天的米酒,吃着白切羊肉或香肉,或许是大雪节气恰合时宜最美的事儿。
伴随着瑟瑟寒风,大雪节气如约而至。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称:“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常伴随降雪天气,可以看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部分南方地区也有雪花飞舞、白中透绿的景色。
“温”,是这个岁时节气习俗饮食的主打关键词。人们在饮食上讲究以滋补温热饮食为主,大雪节气有羊肉、狗肉、乌鱼“三肉”和雪梨、雪藕、雪菜“三雪”等岁时风俗食物。
大雪时节,当然食用带“雪”字的食物。吃些雪藕、雪菜和雪梨搭配的菜肴及食疗方,会起到一定的养生保健功效。
佛堂老街上几家梨膏糖店,现在开始繁忙起来。义乌梨膏糖制作技艺是义乌非遗。义乌人最爱使用雪梨或黄花梨制作梨膏,尤其是新鲜的雪梨,鲜嫩多汁,清甜爽口,是熬制梨膏的首选。土灶上,大火、小火轮流煎熬,铜勺不断搅拌,直到梨水凝成膏状。色泽金黄、质地黏稠的梨膏闻起来梨味浓郁、清新爽朗,甜香恰如其分,入口甜蜜也丝毫不腻。
雪藕是莲藕的一种,因其“色白如雪”而得名。雪藕熟吃有健脾开胃、止泻固精功效。适量吃些莲藕粥、排骨炖东河藕、桂花蜜汁藕,是大雪时节不错的选择。精致纤巧的白瓷碟里,浇上蜜汁的雪藕,在明亮柔和的灯光下,给人色之奇幻、质之莹润的视觉美感,桂花的暗香悄悄弥漫。吃起来软糯适中,夹杂雪藕的清香,让人从口美到心。大雪时节吃上几片热乎乎、甜滋滋黏糯香醇的桂花糯米藕,品尝的是江南水乡“红泥小火炉”美味道,感受的是糯香南国“晚来天欲雪”小情调。
门外墙上,薄薄的雪中透着翠绿,这绿色是一些还没来得及收拾的雪菜。大雪节气前后,江南不少地方有腌雪菜过冬食用的传统。从养生角度看,雪菜有助于增加大脑中氧含量,起到醒脑提神的作用。
雪菜豆腐汤正是大雪时节应时美食,白色的豆腐犹如雪花,雪菜口感脆嫩,和豆腐一起做成汤,鲜美无比。这道菜肴先将雪菜清洗干净后切成丁、豆腐切块、葱切段、姜切片;油热下入葱姜爆香,下入雪菜翻炒片刻后加入适量清水;水沸腾后下入豆腐块,中小火煮五分钟左右,加入适量的盐和鸡精,这道雪菜豆腐汤就可上桌了。
“三雪”是素食。没有“荤”这个高热量的食物,怎么对得住寒冷的大雪节气呢?大雪时节,中华大地有食用羊肉、狗肉、乌鱼“三肉”的习俗。
在义乌,羊肉并非日常食材,而是一道讲求时令仪式感的美食,羊肉只用白切最本色烹制方法,是江南义乌人冬日里的心头好。
义乌人大雪节气饮食“最硬”的冷盘,非义南的佛堂白切羊肉莫属。白切羊肉食用方便,到菜市场买,店主会切好或带回来自己切,并附送用生抽调制的或干脆直接是生抽的蘸水,回到家装上盘就可美餐一顿了。佛堂白切羊肉保持了羊肉的原汁原味,色泽白润、肉质鲜嫩,劲道十足、结实紧密,色鲜味醇、却没有羊的膻味。
寒冷的大雪节气里,家人围坐在圆桌或三五伙伴相聚在老街古朴的小巷弄堂,温一壶新酿制的还有微微甜的米酒或有“义乌小茅台”之称的楂林高粱酒,吃一盘地道的白切羊肉,在温馨的家中感受“慢熬风花”的岁月幸福,在悠然的古巷里感悟“细炖雪月”的人间百味,岂不美哉?
如白切羊肉保持原形、原味、原色,大雪时节另一个传统美食——狗肉,也是同样保持着本真本味的制作方法。
天一冷,义北楂林又开始飘肉香了,古镇上几家狗肉馆更是家家爆棚。“寒冬至,狗肉肥”。义乌民间有“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过冬”“喝了狗肉汤,冬天能把棉被当”等俗语。烫一壶“楂林牌”高粱酒,切三五两楂林狗肉,再来一碟花生米,与两三好友谈天说地,看窗外飘雪,乃是大雪时节最为惬意的事了。
南方人一直有“冬日香肉暖胃”之说,这香肉即是狗肉。大雪寒冬时节是食狗肉进补的最佳时刻,《大明本草》上就有“黄狗大补益人,余色微补”记载。楂林狗肉已入选义乌非遗,这是楂林一带很早就流传下来的风味美食,老嫩得当,香气扑鼻。据当地老人回忆,楂林、东塘一带烹制狗肉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了。
极致的美食,总是藏在恰当的季节里,不早不晚地出现。有些美味不过一早一晚,滋味便大打折扣,过了时节再吃,已有隔世之感。
大雪节气,正值台湾一带捕获乌鱼的好时节。乌鱼沿水温线向南回流,汇集的乌鱼群也越来越多,整个台湾西部沿海都可以捕获乌鱼,产量非常高。
雪花漫天飞舞,大地银装素裹。大雪是一年中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气,一年四季真正的冬季到了。
冬天的味道,少不了腊肉。
寒风萧萧,雪花飘飘,千家万户开始忙着买肉、腌肉,以迎接新年,大街小巷全是冬天的味道、过年的味道。“未曾过年,先肥屋檐”,到了大雪节气,北方许多居民的门口、窗台都挂上了腌肉、香肠等,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记得小时候有句老话:“大雪把肉腌,大年把嘴填。”说的就是大雪节气忙着腌肉,就可以在过年的时候大饱口福了。
一道道岁时美食,融入了亲情、友情和爱情。我们吃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通过美食寄托情感,感受一个时代的岁时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