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

龙回村:巨龙回首 气贯长虹

“金龙”

▢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文/图

在义乌国际家居城附近,有一个叫龙回的村子,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大力兴办国际电子商务。如今,这个电子商务村迅猛崛起,众多电商在此摆开阵势,拥抱数字创富热潮。

要问龙回村名的来历,还得从义乌曾经的地理标志香山说起。

古地理书上记载:“东阳郡乌伤县,有香山、歌山。”香山距县城西北20里,山清水秀,林茂幽静,仙气缥缈,以山上多枫香木而名香山,远近闻名。相传西域高僧嵩头陀被香山的美丽景色所吸引,在山上建造了一座寺院,名“香山教寺”。一天,高僧兴致所至,在离寺院2里处,用锡杖往地上重重一顿,地上随即出现了一个泉眼,一股泉水从内喷出,据说是一条神龙日夜不停地喷吐着泉水,遂形成了一口龙潭。清泉顺着山势从潭中涓涓而下,形成了一条溪,小溪沿着山势一直向下流,在山腰一分为二,变成两条溪,一条叫香溪,一条叫堰溪。两条溪流如同两条神龙穿花度柳,一路欢歌,哺育着沿线的村民,在长山山脚处又汇合一处,摇摆了几下后又继续前行,流入义乌江。人们便把这两条小溪汇合之处称为“龙回”。

汉朝以来,先后有朱、贾、蔡、金等姓居住在这里。明清时期,曾有水路可通金华兰溪。村后有山坡,俗称“高山背”,古称“龙山”,系义西香山自北向东南方向延伸形成的丘陵。据说延伸至义乌江西岸后,形成一个“回头”势头,末端恰好在龙回村,形似“龙头”和“龙鼻”。而在“龙鼻”前方,有两口池塘,犹如“龙眼”。原住民根据这一地势,为自己的家园取名为“龙迴”。“龙迴”曾一度被改成“龙会”,改革开放后,又改为“龙回”。

龙回村有一口富有诗意的池塘,叫碧塘。池塘不大,但凝碧漾清,久旱不枯,是旧时龙回村民用水的主要来源。几百年来,村民口中一直流传着“碧塘通海”的传奇故事。据说在乾隆年间,村内大建房屋,需要大量石材。村民发现碧塘岸边石材坚实可用,打算排水采石,但不管如何排放,池塘中的水总是排不干。后经察看,发现原来是池底有大量的地下水不断喷涌所致。村民对此纷纷称奇,怀疑碧塘底与大海相通。这一猜想传开,“碧塘通海”的传说便流传至今。

斗转星移,时序更迭,美好的传说表达了村民们对龙图腾的崇拜。在龙回村文化礼堂入口的正中央,一座五米高的金龙雕像拔地而起,为了迎接龙年的到来,村民们为巨龙镀了金身。

行走在龙回村,村落整齐划一,街巷干净清新,一幅新农村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不瞒你说,二十几年前,我们这里是义乌有名的‘落后村’,村庄环境卫生差,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赚钱。”龙回村老年协会会长吴晓明说,2000年,在新任村两委班子带领下,村里修道路、搞建设。之后的村党支部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旧村改造后建成高层住宅8栋、新房192栋,共计2054间;打造农村“电商小镇”,依托家具市场创办招引家具企业;创办龙回夜市一条街。龙回由原来全市闻名的贫穷落后村,华丽转身为村民生活幸福富裕、年人均收入达5万元的小康村,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党支部是龙头,龙回村‘龙’字当头,更应当好‘龙头’。”龙回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吴敬献如是说。近年来,村里新建了龙回菜市场、龙回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有融养老居家食堂、老年活动中心、龙回村史馆、孝史馆、图书馆、儿童活动室、大戏台、网球场、篮球场、百姓健身房及大型喷泉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健身、休闲娱乐活动中心,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日益提升。

据《义乌延陵吴氏宗谱》记载,在明万历年前后,有一批龙回人在燕京(今北京)开设当铺,获得巨额财富后,回乡购置田产、营造房屋,创造了龙回灿烂的历史。如今,龙回村汇聚了近1500家电商企业,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滋养着户籍人口2000余名,更吸引了3万多名“新龙回人”来村里安居乐业。矗立在广场前的这条“金龙”,也将继续守护这方欣欣向荣的土地,以气贯长虹之势,迈向新的辉煌。

2024-03-26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440841.html 1 3 龙回村:巨龙回首 气贯长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