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来临
家长记得给孩子及时接种疫苗哦
记者 徐桢瑾
导报讯 4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及时接种疫苗、共筑健康屏障”。为什么要接种疫苗?孩子必须接种的疫苗又有哪些呢?
疫苗的发明和预防接种是人类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之一,而且对传染病预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接种疫苗的普及,避免了无数儿童残疾和死亡。世界各国均将预防接种列为最优先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据了解,当前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常见疫苗可预防疾病主要有:脊灰(小儿麻痹症),可造成终身肢体残疾;白喉、破伤风,低龄高发,病死率高;儿童期感染乙肝病毒、罹患结核病,危害将伴随一生,影响入学、就业;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百日咳等传染性疾病,易引起暴发流行。
记者从兰溪市疾控中心了解到,婴儿离开母体后,会受外界各种细菌、病毒的感染,而母体抗体一般在婴儿满6个月的时候会消失。因此,此时婴儿的抵抗力很差,很容易感染麻疹、流脑、乙脑、结核病、水痘、乙肝等多种传染病,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儿童需要进行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后一般经过1~2周,可使儿童体内产生免疫力,预防传染病。
据介绍,目前儿童免费接种的免疫规划疫苗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减毒疫苗、流脑疫苗、甲肝减毒疫苗等。
家长带孩子预防接种时需要注意,在接种前要给孩子洗澡,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换上宽松柔软的衣服。带上预防接种证,向医生说明孩子的健康状况,了解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同时,需要向医生说明孩子是否患有慢性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或严重过敏性疾病;是否有癫痫(羊癫疯)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症;是否正在发热或患有其它尚未痊愈的疾病;是否有营养不良等其他状况。
家长给孩子接种后,不要马上离开接种点,应留观30分钟,要避免剧烈运动。接种疫苗后如发生发热(不超过38℃)、接种部位红肿等反应,请不用紧张,一般1~2天可恢复。若接种后出现体温较高,超过38.5℃,持续不退或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此外,接种卡介苗2周左右后,接种局部会出现红肿、化脓或溃疡,一般3~5周可结痂,这是正常反应,一般不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