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苦犹乐 坚持全程手工独立完成
石头刻画并非易事,在《三国演义》题目石头的背后,郑寿根记录下了创作的全过程。“河中捡石头,山崖挖树根。夏天烈日炎炎,热浪滚滚。冬天寒风刺骨,身抖手僵。”尽管遇到重重困难,郑寿根仍坚持全程手工独立完成。于他而言,石头刻画“变废为宝,虽苦犹乐”。
“有时候心情不好,就不去刻石头,刻也刻不好。在人物中,五官最难刻,相差一点都不行。脸上稍微一变,表情、神态就都变了。”郑寿根还记得自己遇到最难刻的是“貂蝉”,她的脸部花了很久才完成。人物刻画最多的一块石头是“十常侍”,十个人物聚在一起密谋大事。郑寿根把每个人物的特点、神色、姿态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就这样,此后的5年时间,他把《三国演义》中的200个人物刻画下来。加上《三国演义》题目与后记等内容,一共是203块石头、3.4万余字。每一件人物石刻作品,正面是人像,背面是人物传记。
在完成《三国演义》人物刻画后,郑寿根再回过头看最初雕刻的“关公”“张飞”这些人物,自我感觉并不美观。于是,他做了个决定,把最初刻画的20块石头全部磨掉,重新再刻。
今年,他凭借203块《三国演义》的人物刻画申报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世界之最,并获得了认证。接下来,他想给外孙女一份礼物,用13块石头刻上《金陵十二钗》和贾宝玉。
目前,郑寿根把13块石头全部采集完毕,还着手刻好了“薛宝钗”的人物介绍。
记者 沈冰珂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