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2日 

第09版:故事

醉心刻画 一发不可收拾

  2013年7月,郑寿根在朋友的鼓励下,初次尝试《三国演义》人物的刻画。“朋友们看到我刻字比较多,就建议我去刻画。一开始,我觉得刻画很难,没试过。有朋友就说,可以刻线条画。”郑寿根说,家里有很多连环画,上面的人物就是线条画,干脆就照着连环画上刻吧。

  郑寿根存有《三国演义》的连环画,他以60版的连环画为主,第一个刻画的人物是“关公”。“关老爷很有名气,我最早刻的就是他。第一块石头刻好以后,朋友们都说挺不错。但觉得只有一块太少了,要多刻几块。”郑寿根想到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便接着刻画了刘备和张飞。

  “刘关张”完成以后,朋友们又建议,“凑齐五虎上将吧”。当郑寿根接着刻了马超、黄忠、赵云之后。喜爱刻画的他一发不可收拾,心中冒出了一个想法,要把《三国演义》里的人物都刻下来。

  他把想法告诉朋友,朋友建议他刻108个人物,数量和《水浒传》一样。但郑寿根摇了摇头,说:“要超过水浒,刻上200个人物。”

  郑寿根的石刻采用线条画,一石刻画一人像。“每次到河里,都会捡10多块大小差不多的石头回家,再开始选适合每块石头的人物。”人物的姿态不同,对应的石头也不一样。骑在马上的人物需要扁一点,站立的人物需要长条形的石头。他会根据石头的形状,稍微将人物的姿势转变一下,让人物与石头贴合得更加自然。

  郑寿根捡的石头,乍一看十分普通,这是因为石头经过大自然数千万年的演化、打磨,石头外层氧化成灰白色。但把外层打磨掉以后,便透出乌黑发亮的光泽。

  但一开始郑寿根并不知道。“我开始一拿到石头就直接刻,刻完后发现没有光泽。后来才知道,原来石头需要抛光。”郑寿根说。如何才能让刻出来的石头具有光亮感呢?他开始尝试给石头打磨。打磨后,石头的虽然颜色变深了,但仍没有光亮感。他不肯放弃,继续打磨,从粗磨片到细磨片,一道一道地磨,经过最细致的磨片打磨后,石头终于有了光泽。

  磨得细致了,却又遇到了难题。郑寿根说:“磨得太细,字却刻不上,磨得太粗,石头又不具光泽。我在不断地试验中,找到了一种颗粒感的磨片,打磨之后,很适合刻字、刻画。等到刻完了,再给画上的线条、字中的笔画上色。字用的是金色,画用的是白色,落款用的是红色。”从捡石头到作品完成,要历经42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