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3日 

第04版:诗路兰溪

兰溪烫画亮相央视平台

带观众寻找“非遗中的春天诗韵”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日前,央视新闻发布微视频《当非遗遇见诗词》,一夜之间获得15余万的浏览量,而视频中首先亮相的就是兰溪非遗烫画。来自马涧镇的民间艺人胡海明用烫画画出诗句,向全国展现兰溪非遗的独特魅力。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烫画久负盛名,有着悠久的历史。烫画又称烙画,以烙铁为制作工具。烫画是民间艺人以铁代笔,在丝绢、竹筒、宣纸等表面进行创作的特殊画种,用烧热的烙铁绘制图案。

  此次在短片中参演的非遗传承人胡海明,他的烫画一般选用白板和深山枯木,烙出粗细深浅不一的线条,画面清晰,立体感强,工艺考究。

  据了解,在接触烫画以前,胡海明一直从事木雕工作,与烫画结缘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1982年,胡海明在上海出差,在一家饭店吃便饭时发现,自己所拿的筷子上有竹子和岩石的花纹,细看竟是烫痕,他觉得很新奇。

  从那以后,胡海明查阅了众多资料,最终决定改做烫画。“当时就是在五金店买的电烙铁,自己拿回家开始试着画,因为有一定的绘画功底,操作起来并没有太难。”他利用学木雕的功底,琢磨着在木板上用电烙铁烫各种图画,不久获得成功,作品不仅在市场上畅销,而且经常应邀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

  在短片中,胡海明用两百瓦的电烙铁在竹筒上游走。只见在他手中,电烙铁和竹筒相互契合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柳树、小舟……胡海明的每一笔都像是娓娓道来,和诗句相互映衬,引发了不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