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40个月的楼盘终于交付
兰溪民事检察助力“保交楼”
记者 成 超 通讯员 童一博
导报讯 “很高兴,终于交付了,也算了结了一桩心事!”近日,在兰溪市某楼盘售楼处,市民张先生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办理了收房手续,满是欢喜地拿到了房屋钥匙,但这份欢喜得来不易。
来自安徽的张先生是一名大货车司机,因为常年在兰溪跑运输,2018年在该楼盘买了房,准备安家立业。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买的房竟然交付不了。
原来,该楼盘原定于2019年12月交房,共预售367户,但此后因经营不善、资金断流,项目陷于停滞,房屋也一直逾期未交付。开发商也因拖欠建设费用、营销费用等被被多家企业起诉,涉及案件21件。法院采取划扣银行存款、冻结账户等执行措施后,执行到位72万元,部分案件终结本次执行。
“这几年来,我们一趟趟往楼盘跑,都没个结果,最后只能求助相关部门。”张先生告诉记者。2022年4月,兰溪检察院在审查逮捕一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中发现,嫌疑人蔡某正是该置业公司的企业负责人。承办人在笔录中发现相关人员反映蔡某有转移公司资产的问题,认为可能存在民事执行监督线索。
根据线索移送机制,刑事检察部门将可疑线索移送至民事检察部门跟进调查。收到案件线索后,民事检察部门立即展开调查,经多方查证,查明资金被转移的事实。2022年6月,检察机关就此向法院提出执行检察建议,法院予以采纳,并积极采取执行措施。
“我们发现公司的资金情况确实是非常紧张的,针对这么多的涉诉案件,如果说就案办案强制执行的话,会导致公司的资金链完全断裂,交房更是遥遥无期。”兰溪市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负责人陆紫阳说,房屋能否交付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为了能“盘活”楼盘,该院专门成立办案组,依托刑民一体融合办案单元,因案施策、对症下药。
针对执行案件,检察机关一边要求蔡某将转移出去的钱款全部返还给公司,用于楼盘建设;一边同法院一起对其中的13件涉诉案件进行调解,通过共同努力,促成13件案件达成“以房抵债”的和解协议,为该置业公司获得了一个新生的机会。
就蔡某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因蔡某为企业负责人,为避免其被采取刑事措施后楼盘彻底烂尾、企业全面破产,刑事检察部门对蔡某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以优先保障房屋交付。
同时,针对企业反映的交房延期导致项目税费挤占复工资金等问题,检察机关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请示汇报,与住建等部门举行专题会议研究,促推项目获得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并推动该项目部分楼栋被收购用于人才公寓建设,助其起死回生。
检察机关还引导企业建立股东监管、外部审计、定时盘点制度,保证资金链的安全。今年2月,延期长达3年多的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并于3月底逐步开始交付,截至目前已经成功交付164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