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1日 

第02版:要闻

人大代表童伟荣——

深挖红色富矿,让“落后村”变身共富样板

记者 吴金泓

“童玉堂在1927年创建中共兰溪临时特支时,才25岁”……近日,兰溪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女埠街道上新屋村党支部书记童伟荣,正在村里的初心讲堂向来访的研学团队讲解红色历史。这座作为红色教育阵地的讲堂,其前身是村里一处闲置老屋。而它的诞生,正是童伟荣深挖红色资源、推动村庄发展的重要成果。

曾因“脏乱差”和基层组织软弱涣散被视为“落后村”的上新屋,在童伟荣的努力下,已成为红色文化示范村。从负债百万到村集体账户结余数十万元,从无人问津到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村庄的每一步转变,都与这位基层代表的实践紧密相连。

2017年,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童伟荣从1983年《兰溪日报》的零星记载里,发现了本村革命先辈童玉堂的线索——这位村民口中的“老地下党”,实为兰溪首位共产党员、中共兰溪临时特支首任书记。“村里缺乏产业,红色资源或许是出路。”童伟荣随即开启史料收集工作。

他先后走访省、市党史研究室、档案馆及上海大学等机构,查阅尘封档案。“部分资料纸张脆化,翻阅时需格外小心。”童伟荣回忆,为核实1927年相关会议记录,他前往杭州多地查证。历时半年,他系统梳理出童玉堂的革命生平。这些珍贵的史料,不仅为村庄找到了发展方向,也为后续红色阵地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随着童玉堂事迹的逐步清晰,童伟荣意识到,需要一个专门的场所来展示这些红色历史。2019年7月1日,以童玉堂事迹为核心打造的初心广场建成开放,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契机,单日接待8个学习团队,当年游客量达2.2万人次。广场的开放,让村民们看到了红色文化的潜力,也坚定了童伟荣进一步建设红色教育阵地的决心。

基于广场的良好反响,2020年,村里投资46万元,将一处闲置老屋改造为初心展馆。展馆以“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为主线,系统展示童玉堂“创建特支”“三度入狱”等事迹。随着参观人数不断增加,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村里又将展馆旁的闲置老屋改造成初心讲堂,用于开展集中宣讲、主题学习等活动。2023年,初心展馆获评“浙江省乡村博物馆”,成为当地重要的红色文化地标。

初心讲堂、展馆和广场共同构成了上新屋村的红色教育矩阵。当选人大代表后,童伟荣连续提交《关于加大红色革命基地建设支持力度》等议案,推动红色旅游纳入兰溪市发展规划。2021年,村里依托这些阵地,开辟“重走长征路”研学路线、推出原创歌曲《初心的故事》。据数据显示,上新屋村累计接待游客近22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增收显著。

去年,村集体成立雨棠农文旅公司,运营中共浙西特委纪念馆,并在女埠老街开设美食茶馆。曾经负债100多万元的村子,不仅还清债务,集体账户还结余数十万元。村民童树根在村口售卖土鸡蛋,年收入增加3万多元:“以前愁销路,现在游客主动购买。”

村口的“民生议事长廊”,是童伟荣收集民意的重要场所。一本记录着30多条建议的笔记本上,内容涵盖“路灯维修”“灌溉渠整修”等民生问题。“村级能解决的即时处理,需上级协调的通过人大渠道提交。”童伟荣说。

在重点工程推进中,童伟荣发挥代表作用。女埠工业园区整修提升期间,他与工作组连续12天开展工作,完成23户搬迁户签约;针对351国道征迁后的农田灌溉问题,他通过“民生议事长廊”组织6场协调会,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如今的上新屋村,白墙黛瓦间红旗飘扬,红色景点与田园风光相映成景。从史料挖掘到阵地建设,从产业发展到民生改善,童伟荣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践行着人大代表“为民代言、实干兴村”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