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人日报》报道,北京市的高汉龙先生生于1966年,初始学历只是初中,然而,他却获得了14项个人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主持研发17项计算机软件,在2014年APEC会议,2017年、2019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国际活动中参与信息安全技术保障,还获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是靠自学不断提升自己做到这一切的。
短评:由于社会与家庭等原因,人们不可能完全处于绝对相同的起跑线上。然而,人生是一场长跑,比的不仅仅是一时一事,而是在岁月长河中的耐力与拼搏。高汉龙先生学生时代没能接受高深教育,但是这并不能熄灭他对知识的渴望。自学的获得,让他甚至走在原本比他学历高者的前面。人生道路上最强劲的动力永远来自前行者自身。不要抱怨你起跑时遇到的不公平,多想想你现在是否竭尽全力了。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2023年12月,西安开始实施“无声体育晨晚练活动站点”试点,在人口相对密集的主城区为多支广场舞、健身球、柔力球队伍配发颈挂式无线耳机。一副小小的耳机,从源头处解决了扰民的噪声,引发了一场提升社区生活品质的“静音”行动。
短评:大爷大妈们的晨练有益于健康,其他人早上休息也不应被打搅,当二者发生矛盾时,有的管理者两边都不想得罪,便表示无能为力。管理者的无能为力,其实就是无所作为,结果两边都不讨好,群众意见更大,甚至因管理者的缺位而激化矛盾。面对矛盾,西安的管理者显然不是回避,而是积极作为,精细操作,用新办法解决新矛盾,最终实现了让群众满意。社会在前进,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变化,那些不能解决新问题的干部,群众怎能对你满意?看看西安的“静音”行动,你应当有坐不住的羞愧与紧迫感。
据人民网消息 近日,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官宣全面取消传统书面作业,取而代之的是为同学们精心定制的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寒假生活指南”。
短评:采荷教育集团的学生们要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寒假了。是谁带给了这些孩子们成长中的快乐?应当说是富有改革精神的采荷教育集团的领导和老师们。没有了传统书面作业的孩子们,按照个性化的“寒假生活指南”度过寒假,定能有与往年不同的收获。精神的愉悦,也必将使学习效率大幅提升。那些还在单向对孩子施加学习压力的学校与老师,你的学生面对传统寒假作业是不是已经出现了厌学情绪?这是不是与你们缺乏教育改革精神有关呢?“师之惰”,不仅在“教不严”,也在做和尚撞钟式的懒惰教学。多想想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吧!
近日,广东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白石小学的散学礼上,同学们收到了1600斤的“年终奖”——300斤白萝卜、250斤蕉芋、150斤大米、100斤芹菜、100斤厚叶菜等。据了解,该校有一个“耕读园”,这些接地气的奖品都是孩子们利用劳动课或课余时间在园子里种下的。同学们在收获劳动成果的同时,也懂得了粮食的珍贵。
短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是枯燥的说教。白石小学引导学生下地劳动,再把他们的劳动成果作为奖品,当然会在孩子们内心播下“劳动光荣”的种子。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奖励,其实是给受教育者树立一个明确的导向。领过“耕读园”成果的孩子们,可能会终身受益。那些只会照本宣科给学生念教条的学校与老师,不妨调整一下思路,学学白石小学,用创新的方法把品德教育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日前,沈阳一名市场管理员斥责欺负外地人宰客奸商的视频走红网络,网友纷纷点赞。上海游客在沈阳八一早市场购买鱿鱼片。摊主推荐说,平时15元的鱿鱼片现在只要10元,主动装了一大包。结账时,摊主却称是10元一两,总价需要700元。游客请求市场管理员主持公道。市场管理员怒斥奸商:“你也太黑了,太狠了”“你砸我八一早市的碗,我就砸你的锅”。沈阳市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报称,取消涉事商贩在该市场的经营资格,永久列入诚信黑名单。目前,涉案四人被依法传唤至公安机关接受调查。
短评:爱自己的家乡,就应不分青红皂白事事都向着家乡的人吗?沈阳这位市场管理员的行为,让我们看了另一种对家乡的爱:站在道德公理、正义法律的一边,与家乡的坏人坏事作斗争,维护外地人的正当利益,也就是维护自己家乡的形象。那些还有地方保护主义的人,是不是从中悟出了道理?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优化营商环境哩。
据《人民法院报》报道,近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认定被告陆某在微信群中罗列公司存在的劳动争议问题,不构成丑化公司或对公司名誉权的侵害,驳回原告企业的全部诉讼请求。陆某因在微信群中发布“高烧请了一天假还要扣工资”“元旦法定节假日回家照顾父母,被告知没有假期,申请线上办公仍然要扣工资”“新入职员工上了几天班,工资是负数”等言论,被公司认为捏造事实,直接导致投资损失20多万元,侵害公司名誉权。公司要求其赔礼致歉、赔偿损失20万元,并将其解聘。通过劳动仲裁,陆某索回工资1.33万元以及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1万元,一审法院对仲裁结果予以支持。
短评:这家公司看似很珍惜自己的名誉,但是,为什么要做那些自认为有损名誉的事呢?员工把认为公司欠妥的做法发出来,既未捏造,又未侮辱,公司为什么就受不了呢?看来公司还是知耻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平等。公司要想有个好名声,还是善待劳动者吧,最起码不能虐待。否则,法律和道德都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