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没有人不喜欢孙猴子的。不仅是因为他本事超群,生性活泼,无拘无束,不屈不挠,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孙猴子具有强烈的平等意识。他不像佛祖那样威严神圣,不像玉皇大帝那样凛然庄重,不像观音那样居高临下,也不像唐僧那样一本正经。他平易近人,追求平等。和他在一起会很轻松,很有趣,当然也会很安全。
他的美猴王一职,既不是传之于爹娘的世袭,也不是宫廷政变搞阴谋诡计的结果,而是靠实力和勇敢平等竞争换来的:因为他冒险率先冲进前途未卜的水帘洞,才得到众猴的拥戴,坐上花果山王座。称王之后,他也没把自己当回事,全无大王的概念,整日和众猴子们打闹嬉笑,同食同眠,没大没小,没上没下,花果山呈现出一派祥和之气,洋溢着平等氛围。
他从谏如流,听经验丰富的老猴建议,外出去拜师学艺,千辛万苦找到师傅后,也不以自己资格浅入室晚而自卑胆怯,唯唯诺诺,低声下气,而是坦然自若地和众师兄一起学艺练武,切磋琢磨,并丝毫不落下风。人在做神在看,他的努力终得师尊青睐,夜半蒙招,传他一身本事,会七十二变,能腾云驾雾,成为神通广大的神猴。
他天性自由烂漫,一向不喜拘束,本身对当官就没兴趣,也不关心官职大小尊卑,俸禄厚薄多少,不论是当弼马温,还是管理蟠桃园,都干得兴致勃勃,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当然也没少贪嘴。见了官位品级比他高许多的托塔李天王、太白金星、四大天王、赤脚大仙等,也照样称兄道弟,嘻嘻哈哈,贴肩搭背,毫不见外。
他不惧权威,要求平等对话。即使面对玉皇大帝、佛祖,他也无所畏惧,不下跪,不磕头,据理力争,不卑不亢。玉皇大帝斥他目无尊长,他说是众生平等;玉皇大帝以势压他,他不屑一顾,抗言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撕破脸皮后,他大闹天宫,与十万天兵天将大动干戈,打得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并公然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与天帝叫板。
他虽是大师兄,入职最早,资格最老,兼又武艺高强,屡次立功,却从不在二师弟、三师弟面前摆架子,以老大自居,仍然是打仗冲在前头,觅食亲力亲为,干活不比师弟少,吃饭不比师弟多。特别是战事失利外出搬救兵这事,山高路远,辛苦麻烦,还常受人白眼,吃闭门羹,他也不劳烦师弟,一个人就包下了。
他嫉恶如仇,眼里揉不得沙子,但也从不会欺软怕硬,不因本事大就欺负人,也不滥杀无辜。见施主舍饭,无论贫富,他都客客气气,和颜悦色,谢声连连。反之,见到横行霸道欺负人的,不论是妖是鬼是神是人,他都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主持正义,锄恶安良。白骨精要三打,铁扇公主须两擒,绝不放过一个坏东西。
孙猴的平等意识及丰富实践,告诉我们,平等绝不是一句空话,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平等要靠自己争取,不能靠别人施舍;对不平等的反抗是人生意义之一,越是强大就越能争得平等地位。当然,争平等肯定也是有代价的,孙猴就因此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栉风沐雨,吞风食露。可喜的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平等的追求,而是初心未改,斗志不减,出来后依然高歌猛进,我行我素,行走在争取平等自由的道路上。孙猴争平等的榜样力量,也可以使我们增添勇气,团结起来,同仇敌忾,铲除不平见太平,消除不公求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