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秋季食原性疾病 注意饮食卫生
记者 徐桢瑾
秋季是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及诺如病毒等都是常见的病原菌,兰溪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要重视食原性疾病,预防食物中毒。
据了解,食原性疾病往往在学校、幼托等集体单位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
一般腹泻症状是自限性的,如果病程较长,出现腹痛、便血、发热等症状时,须尽快就医治疗。出现腹泻症状后,被污染的食物不能继续食用,丢弃时需密封包裹。同时,要及时调整饮食,吃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注意腹部保暖,并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食原性疾病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首先,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其次,在外就餐尽量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物。要做到生熟分开,生的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它食物分开,处理生的食物要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同时,食物要彻底做熟,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同时,饭菜尽量烧多少吃多少,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如有剩余,在常温下保存不宜超过2小时。存放时间过长,需放入冰箱保存。
此外,市民需知道冰箱不是保险箱,打开的果汁在冰箱中存放不能超过一天;熟食品需放置在半成品和生食品的上层,熟食放进冰箱时,建议用密封罐或保鲜膜封住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