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5日 

第08版:健康兰溪

“保健”过头小心药物性肝损伤

医生提醒:少用药 慎用药

  记者 徐桢瑾 通讯员 陈梢艳

  导报讯 近日,兰溪市民徐先生因感冒发烧自行去诊所开了感冒药,在朋友的建议下又吃了几样草药。四五天后,化验肝功时发现转氨酶达到了500多,是正常人的十倍以上,凝血功能也有变化,最后被诊断为“重症肝炎,急性肝衰竭”,有可能是药物引起的肝损伤。

  记者从兰溪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了解到,药物性肝损伤,俗称“药肝”,是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所导致的肝脏损伤。

  据介绍,盲目服用补药和保健品也有可能导致“药肝”的产生。市面上的一些保健品成分不明,往往还添加了一些药物成分,吃了之后无疑会增加健康隐患。老年人大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本身就需要服用各种药物,如果过度“保健”,也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使得肝脏不断受到损伤。特别是原本就患有肝病的人,更不宜服用补药和保健品。

  此外,盲目服用减肥药也有可能患上“药肝”。减肥药中往往含有干扰脂肪代谢的成分,药物本身或代谢产物直接对肝有毒性作用,造成药物性肝损害。如果不及时治疗,最后很有可能发展成爆发性肝衰竭等更危险的疾病。

  医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药物性肝损伤最好的方式,就是少用药、慎用药。首先,要尽量避免服用有肝损伤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并密切监测。其次,避免超剂量服药且服用时间过长,避免频繁用药或多种药物混合应用。同时,要注意原有疾病是否可能诱发药物性肝炎。此外,还要避免各种促进或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因素,老年人用药应格外注意监测肝功能。